- “仗節死義,正在今日!”
楊慎的話鼓舞了滿朝文武的人心。
他說出了大家的心聲,大明的文官道德敗壞也好,沽名釣譽也好,貪墨成風也好,終究有一樣是可取的,也是中國兩千多年歷史上最寶貴最閃亮的,歸納起來很簡單,“仗節死義”而已。
文官不怕疼不怕死,有的時候為了謀個“不懼權貴”的名聲,甚至喜歡在刀尖上跳舞,主動招惹皇帝,就差跪地求他給自己賞一頓廷杖好回去炫耀,沒有挨過廷杖的官是不稱職的官,這種做法當然很賤,但是反過來說,也可以看得出大明的文官是何等的無畏,這種人不去干扯旗子造反的殺頭買賣委實糟蹋人才了……
楊慎的一聲厲喝仿佛點燃了朝臣們心中久抑的怒火,金殿內的靜謐瞬間被打破,群情沸騰。
“去承天門跪諫,陛下不肯答應咱們頭撞宮門而死!”
“同去!”
&nbs.........
- 兩日后,遼東都司邊軍入京畿,駐扎京師城外北郊,原本駐守北郊的團營奉命撤防,將北郊大營讓給遼東邊軍。
城外北郊大營旌旗招展,五萬邊軍浩蕩入營,引來京師無數百姓出城觀看,跟衣甲光鮮的團營將士相比,邊軍披戴的衣甲破舊許多,甚至有的衣甲上隱隱泛出暗紅色的光芒,稍有見識的士子和百姓見狀暗暗心驚,他們知道,將士們破舊衣甲上泛出的暗紅色是血,干涸后的血,不是敵人的就是自己的。
這是一支真正的百戰余生之師,從里到外散發著收割死亡的剽悍之氣,隊伍里不時看到缺一只耳朵,少一只眼睛的傷殘士卒,更令百姓們側目敬畏,也給這支邊軍平添了許多殺氣。
每個人都清楚,這些剽悍的,傷殘的將士,正是為了大明社稷和百姓平安而浴血廝殺,他們身上的每一道傷痕,每一絲氣息都是保護大明子民留下的,浩蕩無盡的隊伍連綿數里,看著這支殺氣畢露的大軍,營門外每個圍觀的士子百姓心底里卻不由升起一股濃濃的安全感,因為他們。
.........
看帖不要忘記點擊本吧右上角的“簽到”哦~~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皇宮承天門外,嘉靖新朝的大臣們受到了第一次驅逐,還是同樣的棍棒,還是熟悉的味道,年年歲歲棍相似,歲歲年年人不同。
如狼似虎的宮中禁衛手執棍棒,將宮門外的官員們攆得到處跑,一時間哭聲震天,塵土飛揚。
憤怒至極的朱厚選擇了這樣一個極端的做法,來回應大臣們請他換爹的事。
古人將“忠孝”二字看得比天重,連朝堂金殿上君臣罵架之前都會先喊一嗓子“臣嘗聞圣天子以孝治天下”作為開場白,可見“孝”之一字何等重要,作為天下最尊貴的皇帝,登基后滿朝文武要求他的第一件事居然是換爹,朱厚只用棍棒驅逐大臣,說明他對大臣們是真愛……
&nbs.........